《黄帝内经》开篇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有云:"夫四时阴阳者,万物之根本也。"两千年前的智者早已参透,人和自然相互通应,天人合一,生气通天,唯有顺应四时更迭调整养生之法,方能达致"天人相应"的养生境界。在气候剧变的今天,重温经典中的四季养生智慧,恰似为现代人打开一扇回归自然的健康之门。
一、春生之机:疏肝调达
春三月"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",此时人体阳气始发。《黄帝内经》强调"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",晨起梳头百下可助肝胆经气升发。饮食当取青绿之色,香椿拌豆腐、荠菜春卷不仅应时应景,更能疏肝理气。张锡纯曾记载,春季用玫瑰花、佛手各三钱泡茶,可解肝郁气滞。但需谨记"春捂秋冻",切莫过早减衣,以免风寒乘虚而入。
二、夏长之道:养心护阳
盛夏时节"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",《内经》主张"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"。清晨六时心经当令,可习练八段锦"摇头摆尾去心火"。苦瓜排骨汤、莲子百合粥既能清心火,又可健脾祛湿。绍兴民间至今保留"三伏贴"传统,于督脉穴位敷贴温阳药物,正合"春夏养阳"之旨。然需警惕空调房中"形寒饮冷",当以常温饮食养护脾胃阳气。
三、秋收之法:润肺肃降
金秋之际"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",《内经》教人"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"。银耳雪梨羹、杏仁露等白色食物正当其时,但需注意"秋不食姜",意为避免辛散之物耗伤肺阴。
四、冬藏之本:补肾固精
寒冬降临"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",《内经》主张"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"。酉时(17-19点)肾经旺相,可用掌心摩挲腰部至发热。当归生姜羊肉汤、黑豆核桃粥色黑入肾,然需把握"补而不腻"原则,阴虚火旺者当佐以麦冬、玉竹等滋阴之品。
站在季节轮转的节点回望,《黄帝内经》的四季养生法则犹如精准的生态时钟。从"春吃芽、夏吃瓜"的饮食智慧,到"晨起三百步,晚间一盆汤"的起居要诀,处处彰显着"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"的生命哲学。当我们放下对抗自然的执念,学会像候鸟感知季风般聆听身体的声音,便是找到了本真的养生之道。这种顺应天时的生存智慧,不仅是中医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,更是现代人重建生命节律的指南针。
